对于网站的性能指标,重要的:响应时间、吞吐量、并发数。
- 主要概念
1)RT:Response Time(响应时间):客户端发一个请求开始计时,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果结束所经历的时间,响应时间由请求发送时间、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三部分组成,直观的反映系统的快慢。
2)并发数是指系统同时能处理的请求数量,这个也是反应了系统的负载能力。
3)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处理的请求数,通常用TPS来表示,是系统容量的直观体现。QPS(每秒查询数)、TPS(每秒事务数)是吞吐量的常用量化指标,另外还有HPS(每秒HTTP请求数。RPS:Request Per Second(请求数/秒),是系统同时能处理的请求数。
QPS(TPS)= 并发数/平均响应时间
举例说明:
假如该收费站收一笔费用耗时30秒(RT=30s),共有5个窗口(p=5),那么正常情况下1分钟该收费站能处理10个收费请求【v= (P/RT)*60s=10】,即吞吐量是10次/分钟。
- ab性能指标
1)吞吐率(Requests per second)
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的量化描述,单位是reqs/s,指的是在某个并发用户数下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。某个并发用户数下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最大请求数,称之为最大吞吐率。
记住:吞吐率是基于并发用户数的。这句话代表了两个含义:
a、吞吐率和并发用户数相关
b、不同的并发用户数下,吞吐率一般是不同的
2)并发连接数(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connections)
并发连接数指的是某个时刻服务器所接受的请求数目,简单的讲,就是一个会话。
3)并发用户数(Concurrency Level)
要注意区分这个概念和并发连接数之间的区别,一个用户可能同时会产生多个会话,也即连接数。在HTTP/1.1下,IE7支持两个并发连接,IE8支持6个并发连接,FireFox3支持4个并发连接,所以相应的,我们的并发用户数就得除以这个基数。
4)用户平均请求等待时间(Time per request)
计算公式:处理完成所有请求数所花费的时间/(总请求数/并发用户数),即:
Time per request=Time taken for tests/(Complete requests/Concurrency Level)
5)服务器平均请求等待时间(Time per request: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)
计算公式:处理完成所有请求数所花费的时间/总请求数,即:
Time taken for/testsComplete requests
可以看到,它是吞吐率的倒数。
同时,它也等于用户平均请求等待时间/并发用户数,即
Time per request/Concurrency Level
参考资料:
-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9a47f45064af
- https://developer.aliyun.com/article/619334
-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injiqin/p/9058432.html